當然!超市貨架商品的擺放可是一門精心設計的“行為心理學”,目的就是讓你不知不覺地買得更多。了解這些小秘密,你可以變得更精明,購物時能省下不少錢。
一、與你視線平行的“黃金層”
這是超市貨架最核心的秘密。貨架通常分為幾層:
黃金層(與你視線平行):這是利潤最高、最想賣給你的商品,或者是超市的自有品牌。廠家往往需要支付高額的“上架費”才能把商品放在這里。
伸手層(腰部高度):擺放一些銷量穩(wěn)定、利潤可觀的產(chǎn)品。
蹲下才能看到的底層:這里常常藏著“寶藏”!通常是性價比更高的同類商品,比如大包裝、便宜的品牌或臨期產(chǎn)品。想省錢,記得多往下看。
需要仰視的頂層:存放一些銷量較少、品牌知名度不高,或者大包裝、沉重的商品(如糧油)。
小貼士:想買實惠的,別只看順手拿的,記得“抬頭低頭”。
二、“右手原則”與動線設計
大多數(shù)人是右撇子:超市會利用這一點,將利潤高或急需的商品(如熟食、面包、促銷品)放在主通道的右側(cè),讓你用更順的手拿到。
長長的動線:入口和出口通常離得很遠,強迫你走完整個超市。生活必需品(如牛奶、雞蛋)常常被放在超市的最深處,讓你在尋找它們的途中,經(jīng)過無數(shù)誘惑,忍不住往購物車里添加其他東西。
三、燈光與氣味的“魔法”
生鮮區(qū)的暖光:面包區(qū)的黃色暖光讓面包看起來更酥脆香甜;肉類區(qū)的紅色燈光讓鮮肉看起來更新鮮紅潤;海鮮區(qū)的藍色冷光則給人干凈、新鮮的感覺。
迷人的氣味:剛進超市就聞到烘焙面包和烤雞的香味?這不是巧合。這能瞬間激發(fā)你的食欲,讓你進入“饑餓購物”模式,購買更多食物,尤其是高利潤的熟食和零食。
四、價格與包裝的“視覺陷阱”
“爆炸貼”與“特價”標志:到處都是“驚爆價”、“省X元”的標簽,這會給你造成“不買就虧了”的心理緊迫感,但可能它本身并不那么便宜,或者你根本不需要。
“量販裝”不一定更劃算:很多人認為大包裝單價更便宜。但精明的超市會利用這種心理,有時大包裝的“每克/每毫升單價”可能比小包裝還高。購物時請務必計算單位價格。
“買一贈一”或“加量不加價”:這確實是優(yōu)惠,但它也成功地讓你購買了比原計劃更多的商品,甚至是你不需要的商品。
神奇的數(shù)字“9”:標價9.9元、19.9元,會讓你心理上覺得是“9元級別”而不是“10元級別”,這是一種經(jīng)典的定價策略。
五、商品的“心機”陳列
關聯(lián)陳列:買啤酒的旁邊放著花生、薯片;買意大利面的地方放著醬料。這能觸發(fā)你的關聯(lián)消費,順手就一起拿了。
兒童視線層:在兒童身高水平的貨架上(通常是下層),你會找到各種卡通包裝的零食、糖果和玩具。這是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讓他們向父母索要。
“孤島”堆頭:超市中央那些獨立的促銷堆頭非常顯眼,讓你覺得這是限時特供,忍不住停下來看看。
六、日期與新鮮度的秘密
先進先出”原則:理貨員理論上會把新到的商品放在后面,把舊日期的放在前面。所以,想買到更新鮮的日期,記得從貨架里面拿。
切好的水果/蔬菜:雖然方便,但它們通常是用不太新鮮、即將變質(zhì)的產(chǎn)品處理的,而且價格更高。
如何成為精明的購物者?
1. 列清單,并嚴格執(zhí)行:這是抵御誘惑最有效的方法。
2. 吃飽肚子再去購物:空腹時你會高估自己的食量,買下更多不健康的零食。
3. 帶上計算器(或用手機):比較單位價格,不被包裝大小迷惑。
4. 多看看貨架的頂層和底層:尋找更實惠的選擇。
5. 檢查商品日期:尤其是冷藏、冷凍食品和促銷品。
6. 對“買一贈一”保持理性:問自己:“如果它不是贈品,我還會買嗎?”
掌握了這些秘密,你就能從“被營銷”的對象,轉(zhuǎn)變?yōu)橐粋€清醒、理性的消費者,既能享受購物的樂趣,又能守住自己的錢包。祝你購物愉快!